临时党支部

缅怀清华英烈 传承清华精神——MEM新媒体融党建特色活动

2022-04-06    点击:

为发扬清华“红色”的精神,激励同学们关注校园的“红色”历史,以崭新的姿态谱写清华青年学子们红色精神学习新篇章,学校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为全校党团支部推出了“红色专线”讲解主题活动。3月26日,清华MEM2016级-2020级上海、成都临时党支部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紫荆总队讲解志愿服务团”志愿者、清华材料学院大三学生刘婉霆作为本次讲解员、机械工程系大四学生梁光顺进行全程摄像,以直播的方式为同学们献上一场以“祖国儿女,清华英烈”为主题的精彩线上讲解。

因受疫情影响同学们不能进校,大家眷念的清华园在讲解员“移步易景”的直播讲解中一一呈现。讲解员带着我们“云参观”了清华园内的“三院遗址”、“纪毓秀骨灰安放处”、“清华英烈碑”、“三一八断碑”、“闻亭”、“自清亭”共六个纪念地点。通过这场新媒体直播形式的校园特色党建活动,我们的思绪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又被带回到清华园里。

清华学堂路上树立的讲解宣传牌

1、“三院遗址”:1926年11月,清华大学第一个党支部就在三院的教室中诞生。刘婉霆同学介绍道:“当时,清华的第一个党支部只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清华图书馆职员、中共地下党员王达成,清华留美预备部学生雷从敏和清华学生朱莽。他们在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陈为人的主持下组成了支部,王达成任支部书记。”

三院遗址碑

2、“纪毓秀骨灰安放处”:1935年,年轻的纪毓秀考入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多次参加抗日活动,起到了先锋骨干的作用,被称为“硬骨头女英雄”、“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她去世后,1989年10月学校破例把她的骨灰迁至水木清华北山上安放,并立碑纪念。

左图:“硬骨头女英雄”纪毓秀 右图:纪毓秀骨灰安放处

3、“清华英烈碑”:为缅怀先烈、教育师生,1989年国庆40周年之际,学校在水木清华北山树立了清华英烈纪念碑。2001年校庆90周年之际,学校对纪念碑进行了修葺,在碑石下修建了基座和追思平台,将原来碑石背面的碑文移至基座正面的大理石上,改为“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献身的清华英烈 永垂不朽”。讲解员同学告诉我们:“经多方考证,目前已将碑文上的清华英烈名单扩充至65人,英烈的生平信息也有所校订。”

刘婉霆同学站在清华英烈碑前为大家直播讲解

4、“‘三·一八’断碑”:1925年,广西蒙山人韦杰三考入清华学校大学部一年级,成为清华历史上第一届大学生。1926年3月18日,他在抗议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和反日示威请愿游行中惨遭段祺瑞执政府杀害,年仅23岁。为了永远纪念韦杰三烈士,清华的同学们从圆明园废墟上移来一根石断柱竖立在原烈士墓址,断柱之意象征着正在成长着的栋梁之材遭反动派摧残而天折,并在碑座刻上“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希望全校同学永远记住那段悲惨的历史和清华学子为中华崛起而斗争的牺牲精神。

“‘三·一八’断碑”

5、“闻亭”:闻亭位于大礼堂西侧闻一多雕像后的土山上,是抗战胜利后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而改名的,原本是一座古式六角亭。亭上有钟,曾用来打响上下课用的铃声,清华大学标志上的钟即来源于此。

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清华师生在“闻亭”下修建了闻一多雕像

6、“自清亭”: 清华大学“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为了纪念朱自清先生,1978年改名“自清亭”。“自清亭”旁立置的纪念碑石,碑身书写着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帝国主义“救济粮”的爱国故事。


刘婉霆同学为同学们介绍“自清亭”和碑石

最后,在水木清华的正廊前,刘婉霆同学对今天的讲解活动作了总结,直播快结束时同学们也深受感动。通过这次“红色专线”校园讲解活动,MEM2016级-2020级临时党支部同学们对朱自清、闻一多、韦杰三、纪毓秀等革命英烈的故事有了深度的了解,对于在革命发展史中涌现的清华学子们勇于实践、奋发进取、不畏霸权的清华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百年风华,百十礼赞,党史校史常学常新,作为一名清华人,我们将牢记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迹,肩负起清华人的新时代责任;也期待疫情阴霾早日散去,早回校园,尽阅水木,徜徉清华!

讲解员刘婉霆同学与大家挥手再见并给支部同学邮寄了纪念卡片

供稿:王越 王清 张国丽

供图:王越

编辑:温丽娟、杨璐

审核:李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