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课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1-08-05    点击:

6月17日至20日,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中心组织2020级82名学生赴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开展“重温红色历程,体会产业使命”红色文化研学行活动。

A组33名学生在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中心副主任马靓老师以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南婕老师带领下,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和教学实践要求,参访了系列展馆和企业,并与到访企业、正安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聆听了《贵州桥梁历史及发展》《中央红军在贵州》专题讲座。

第一站:观“数据之眼”,探寻大数据产业发展“黔”景

6月17日上午,A组师生参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

“数据之眼”

圆形LED屏构建的“数据之眼”,以其独特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吸引了师生们的眼球。场馆讲解员先介绍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随后通过场景演示,展示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满帮物流以大数据技术,实现数百万货车和物流企业精准调度,减少空驶、提高物流效率。

满帮物流展示

远程医疗大数据监管平台

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入融合

师生们通过实物、图文、多媒体演示等形式,了解了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微缩景观,此次参访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大数据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的认识。

第二站:听“岁月之诗”,传承革命先烈探索精神

6月17日上午,A组师生到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德学校旧址参观。

达德学校旧址

师生们瞻仰了王若飞、黄齐生等先烈的手稿、作品和历史照片,对贵州革命先烈探索前进的艰辛历程有了深刻认识。

达德英烈名录

在达德学校旧址宣誓

参加活动的党员师生在学校院内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

第三站:踏“百年之桥”,感受贵州交通沧桑巨变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6月17日下午,全体师生听取了结构工程博士、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周平带来的《贵州桥梁历史及发展》专题报告。

周平与师生交流

从贵州历史上著名的朵妮桥、葛镜桥,到近年来涌现出的北盘江第一桥、平塘特大桥、坝陵河大桥等公路特大桥,周平博士系统概览了贵州桥梁建设的历史发展,详解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的关键工程技术。期间,同学与周平博士围绕主梁纵移悬拼架设这一工艺创新展开交流。

第四站:唱“长征之歌”,积蓄慷慨前行蓬勃动能

6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新现教授给全体师生们作题为《中央红军在贵州》的专题党史讲座。

朱新现与师生合影

朱新现教授以“转折”起题,带领师生们回顾了中央红军在贵州的主要历程,详细盘点了中央红军在贵州的发生的重要战役和会议,再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这一伟大转折。

讲座最后,朱新现教授勉励清华学子: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第五站:尝“民族之味”,破解民族品牌核心密码

6月18日,全体师生走进老干妈贵定分公司观摩学习。

“老干妈”贵定公司

师生们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鑫和生产部负责人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老干妈”文化展馆、检测中心和包装车间。

检测中心

“老干妈”秉持“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的企业理念,坚持单一产品战略,专心做辣椒酱系列产品,2020年完成销售收入54亿元。

包装生产线

在产品生产方面,“老干妈”采用适度自动化的生产方案,在预制炒制、部分产品罐装等关键环节保持人工操作的传统模式,以保持辣椒酱的品质口感。

参观生产区

生产部负责人介绍到,老干妈与贵定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本地贫困户到工厂务工,协同推进辣椒酱原料种植、加工生产,为贵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站:乘“民族之翼”,感悟中航贵飞“三线精神”

6月18日下午,A组师生参访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期间围绕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内容深入探讨,并参观了公司管理的试飞试验区、制造区、物流区和热表公司。

在中航贵飞合影

第七站:寻“转折之城”,体会革命精神历史含义

6月18日上午,全体师生们抵达“转折之城”遵义,参观遵义会议旧址。师生们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革命文化遗址。

师生们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

在《红军长征在贵州》讲座之后师生们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再次重温了这段革命历史,深切感受到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孕育的宝贵精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八站:访“茶乐之乡”,了解县域经济全新模式

6月18日上午,全体师生到访“白茶之乡”“世界吉他之乡”——贵州正安县。师生们参观访问了桂花园茶园、桴焉茶业公司、神曲乐器公司、张维义大师工作室、正安吉他馆、娜塔莎吉他体验馆。

桂花园茶园一隅

在桂花园茶园和桴焉茶业公司,师生们“零距离”参观了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对正安县茶产业状况有了直观认识。

村党支部书记与学生交流

据县政府冯宇副县长介绍,正安县茶产业是一项“造血式”扶贫工程,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2020年产茶7800吨、产值10.5亿元,其中白茶产量350吨、产值4亿元,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桴焉茶业加工车间

神曲乐器加工车间

此外,正安县依托吉他产业园,全面引进吉他产业上下游企业、积极构建吉他产业链,目前正安国际吉他园共落户吉他产业相关企业139家,每年产销吉他600余万把、产值约60亿元。

座谈会现场

师生们参加了正安县组织的座谈会,与县政府、经开区领导同志深入交流。县政府副县长冯宇、李伟男,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蒲星等领导详细介绍了正安县情和产业发展状况,与会师生对正安县顺利“摘帽”、全面脱贫表示充分肯定和钦佩,并结合专业行业特长向正安县建言献策。

第九站:品“中国之醉”,感受国酒茅台精益求精

6月20日上午,师生们抵达赤水河畔茅台镇,参访贵州茅台集团,在讲解员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包装车间、制酒车间和中国酒文化城。

在贵州茅台合影

从上瓶、洗瓶到装箱、喷码,贵州茅台包装车间16道工序规范有序。红丝带是贵州茅台酒的的醒目标识和包装传统,“栓丝带”工序是由包装工人手工完成。基酒酿造是传承茅台工艺的重要保障,工人们严格遵守季节时令和工艺传统,在40度高温环境中精细完成2次投料、9次蒸煮,其中拌曲、上甑等重要生产环节的工人需要1年时间才能熟练操作。

参观中国酒文化城

师生们参观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中国酒文化城。师生们驻足酒源馆、酒技馆、酒器馆、茅台馆和茅台·名酒世界馆,深入了解中国白酒的历史起源、文化寓意、工艺传承和发展现状,对中国酒文化特别是茅台文化有了全新认识。

第十站:走“长征之路”,回顾四渡赤水英雄岁月

6月20日下午,师生们前往长征纪念园,在“三渡赤水”的茅台渡口,瞻仰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茅台渡口纪念碑和红军桥,参观了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认真听取了赤水河畔的长征故事和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茅台渡口纪念碑

文\姚源鹏、赵娇、张远鹤、何晓雪、蔡昊臻

图\王越、李阳、白一然、卓政宇、赵娇、李恩玉、冯云骁、彭璟、解安琪、王圣、钟洪映、张大桥、罗曼、曾鹏、何乾龙、彭宇欣、夏子丹,以及企业供图

编辑\孔璐、杨璐

审核\李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