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2025年新时代铁道建设行业教育培训项目“高速铁路重大工程战略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一期理论教学班在清华大学正式开班。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程管理教指委主任郑力、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峰、国家铁路局工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崔珑,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二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段晓峰、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院院长方东平,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张伟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式由王峰主持。

郑力在讲话中指出,我国高铁建设当前正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引领的新阶段,中国高铁是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本次研修聚焦重大战略工程人才培养,旨在通过清华大学顶尖学术资源和行业实践深度融合,为铁道建设领域锻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领军队伍。参培学员均是各局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推动高铁技术迭代,保障工程安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本次培训班创新构建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将中国实践提升为中国品牌,讲好中国高铁故事;二是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实现中国高铁技术管理的理论突破;三是将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行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双维度提供指导,形成“产学研用”闭环,实现理论课程和工程现场相融合。
崔珑在讲话中指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各行业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技术创新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产业转型升级离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铁路工程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如何坚持人民至上,如何更好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解决好这些行业和国家的重大关注,首先要解决铁路建设高端战略人才不足的问题。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组织的“高速铁路重大工程战略人才高级研修班”,就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教育、科技、人才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的重要举措。构建协会、清华大学和中国中铁合作培养高端人才的培养体系,为铁路行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战略人才,大力促进产教研用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重大的时代性、战略性意义。
段晓峰指出,铁路建设不仅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鼓励学员们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提升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推动铁路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王峰在主持讲话中指出,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中铁下属重要单位,开创“清华大学+在建铁路超级重大工程现场场景+科技创新课题攻关研究和先进标准编制”的教育培训模式,为铁路建设行业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国际水准高速铁路重大工程战略人才,并同时编制一批铁路建设先进标准,总结出国际水准铁道建设的管理理论与建造方法,为促进中国高铁“走出去”并在世界上保持领先水平、交通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方东平为全体学员和嘉宾做了《工程建设中的安全与伦理问题》的专题报告,之后张伟主持了“圆桌讲坛”,王峰秘书长、方东平教授、中铁隧道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伟、中铁电气化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窦保信、中铁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生、中铁四局总经理杨辉等嘉宾回顾总结了中国高铁建设在隧道、电气化、站场、桥梁建设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围绕高铁高质量发展和本次培训活动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下午,郑力做了《理论实践融合跨学科整合助推高质量铁路发展》、杨辉做了《强化责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高伟做了《推进战略升维,厚植战略韧力,构筑领军领先企业建设的强大引擎》,窦保信做了《推进战略升维,厚植战略韧力,构筑领军领先企业建设的强大引擎》,王玉生做了《打造卓越交通枢纽品牌,积极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共5场报告。
中铁四局、中铁隧道局、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建工、监理单位、中国铁道协会等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工程局参加培训的279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2025年新时代铁道建设行业教育培训项目由中铁隧道局、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四局和中铁建工委托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和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共同举办,课程聚焦新时代铁路建设行业人才培养,中采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模式,搭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国际水准铁路建设的管理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同时编制一批铁路建设国际标准、总结出国际水准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