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远渡日本访学,精益生产方式学习成果丰硕--清华大学MEM2016年日本移动课堂圆满结束

2017-01-03    点击:

2016年12月25日,清华大学16级MEM师生一行30人由工业工程系于瑞峰教授、MEM中心陆晓娇班主任带队,圆满完成了为期8天的日本移动课堂访学之旅。学生们对于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入、有效的学习。

此次移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MEM中心组织,旨在通过前往企业和高校访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日本企业精益生产方式产生感官和概念上的认识。在此期间,学生们还结合自身工作对本单位的精益生产管理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此次移动课堂主要参访了丰田元町工厂、尼桑横滨工厂、朝日啤酒神奈川工厂以及庆应大学。由工厂管理人员及高校教授讲解,并通过参观工厂流水线对日本企业的精益生产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学习期间,学生们还在风景秀丽的富士山参加了野外拓展训练,并在东京体验了其独特的城市文化。丰富翔实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们普遍表示不虚此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学习成果。

(图为师生乘车前往丰田元町工厂)

清华大学MEM师生一行于18日晚抵达名古屋。19日清晨随即前往丰田市元町工厂,在丰田资深管理人员田口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工厂流水线。成立于1959年的丰田汽车元町工厂位于爱知县丰田市,员工总数达到7391人。该工厂目前年产7万辆汽车,主要生产皇冠、MARKX、ESTIM等车型。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被丰田工厂内高效的生产组织和极高的自动化程度深深地震撼。特别是对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混流生产、看板管理、防错系统、快速换模管理技术以及协调的生产环境等管理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为田口教授在丰田会馆向学生介绍丰田公司最新研发成果)

参观完毕流水线,学生们在丰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继续参观了丰田会馆。作为展示丰田企业文化和新技术研发成果的重要平台,丰田会馆内展示和介绍了丰田与环保、安全等有关的最新技术。展示了新型车、概念车、着眼于成为人类友好伙伴的机器人、个性化电动微型车(i-Swing、i-Real、i-Unit)、汽车书籍、车模等。其中代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氢动力“水素车”“未来”,不仅使同学们领略到了技术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也让同学们对人与自然、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图为师生们在丰田元町工厂文化墙前)

接下来在两天的时间里,由在丰田工作了49年的田口教授向同学们讲授了“丰田生产方式”(Total-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田口教授进入丰田从工厂流水线干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锤炼,对丰田生产方式稔熟于心。目前他不仅参与技术研发工作,还主导TPS工厂导入与人才培养、工厂内TPM导入以及主导丰田改善技术培训等。当向同学们讲起TPS管理方式时,他更是如数家珍,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娓娓道来。课程伊始,田口教授就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日本的人工费是中国人工费的10倍,但同样的日本产品却卖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产品的品质高、技术优秀。那么丰田又是如何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生产呢?主要是通过精益生产管理来实现的。

(图为师生们在丰田会馆)

通过积极地互动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了“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即是彻底消除“浪费”。而达到这个目标的两大支柱就是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自働化”和适时地达到“准时化”(Just-In-Time)。田口教授着重讲解了实现以上两点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平准化生产”、“混流生产”、标准作业以及“5S”改善等。田口教授还向学生们介绍了日本企业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并就企业中管理与沟通等问题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学习,同学们受益匪浅。田口先生在一个企业能49年如一日的不断追求、不断精进,这种“工匠精神”在当前浮躁的社会中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也让让同学们想到了我们清华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更是感慨万千……

离开丰田市,师生们抵达富士山麓的一座小楼下榻。虽然正是严冬时节,室外寒气逼人,但酒店内里却又格外的温暖。夜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望着星空闪烁,富士山的轮廓在不远处若影若现……这绝美的意境让同学们顿时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劳累,不禁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中久久不能自拔。

(图为田口教授讲座现场)

经过短暂的休息,22日一早同学们又踏上了前往庆应大学的求学之旅。庆应义塾大学作为日本历史最为古老的私立综合大学创建于1858年,是日本顶尖的私立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并称为“日本私学双雄”。庆大在其创始人福泽谕吉的思想指导下,在日本社会各个领域起到了先导作用。在庆大由清华校友,庆大管理工学系曹德弼教授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堂题为《竞争化时代的TPS》的讲座。曹教授从福泽谕吉的社会思想和明治维新作为切入点,讲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有变的东西和不变的东西,应吸收不变的,在不变中求变,这也是科学 “再现性”的一种体现。

(图为于瑞峰教授向曹德弼教授颁发清华大学校外合作教师纪念牌)

曹教授进而引申到管理领域,通过对泰勒、福特、通用等欧美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作出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系统的对丰田生产方式做出了分析。此外曹教授还对丰田的公司治理经验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听了曹教授的讲座,同学们结合之前田口教授的课程和在丰田工厂参观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TPS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同学们还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向曹教授提出了疑问,曹教授耐心的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整个学习过程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图为师生们在庆应大学)

离开了庆大,下午师生们又前往日产横滨发动机工厂进行访学。1933年日产汽车在横滨创立,1935年横滨工厂作为日本第一家整车量产化工厂开始生产汽车。该厂主要有组装、机加工、锻造、铸造、冲压等工艺流程,年产发动机540000台,员工3200人。在这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日产引以为豪的MR型发动机、GT-R发动机的生产过程。在生产线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该厂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和高达40%的自动化率连连称赞。此外,日产厂房内一块巨大的生产管理改进展示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块奢华的巨型实木展板也是日产在行业内优秀的质量改进管理的见证。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同学们发现日产生产方式与丰田生产方式既有共通点又有不同点:丰田和日产在流水线上都采用了看板管理、拉绳开关和安东、数显排选系统以及混流生产方式;但是日产与丰田的生产靠预测、销售靠库存的平稳均衡生产不同,日产倡导无限的与客户同步,因而订单式生产色彩更为浓厚。这种生产方式上的异同所带来的优缺点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图为师生们在日产横滨工厂)

结束了前一天紧张的行程,24日同学们又马不停蹄的乘车前往神奈川的朝日啤酒工厂参观。还没进入厂房大门,同学们就被厂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氛围深深吸引了。这座建筑所表达的语言就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完美融合。经过询问,该厂房果然是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的名作。有同学当即指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通过口号和展板来传达,生产环境同样可以润物无声的把企业文化贯彻到全体员工当中去,进而体现在产品中,从而树立企业品牌。

这个厂房除了超高的自动化程度和严格的品质管理以外,它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同样令人称道。工厂内所有的“垃圾”,包括纸箱、玻璃、金属、塑料、电池、灯管等统统回收再利用,就连生产啤酒后含酵母菌的残渣也被开发成保健品销售。在能源利用方面朝日使用了大量的光伏和风能电力,就连厂房设计也尽量使用自然采光以节约用电。在朝日啤酒生产线的参观之后,同学们还兼职了一把“品酒师”,品尝了刚刚生产出来的“超爽”啤酒和黑啤。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碰杯声中,此次访学的气氛也被推向了顶点。

(图为师生们在朝日啤酒神奈川工厂试饮区内)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同学们还在被誉为“玉扇倒悬东海天”的富士山进行了一次野外拓展训练。当抵达海拔2000余米的四合目时,遗憾的是大雪封山,大家无法再向上前进了。站在日本第一高山上极目眺望,寒风凛冽,远处的雪山、湖泊如珍珠和水晶般散落大地。山上景色秀美,山脚茂密的森林映衬着山顶的皑皑白雪,更让高处的火山口凸显出了几分神秘感。傍晚下山后师生们前往山脚下的小村庄,在这里同学们与当地村民及各国游客自由交流,充分感受着日本小村庄静谧与和谐的氛围。野外拓展训练虽然辛苦,但是却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力,并且加深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

(图为师生们在品尝怀石料理)

(图为师生们在富士山野外拓展)

此外师生们还在东京开展了社会考察活动,对日本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转眼八天的学习时间就结束了,同学们在清华大学MEM中心的悉心组织下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成果丰硕。在为期八天的异国之旅中,师生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相信这将是陪伴同学们一生的一段宝贵记忆。此时此刻用茶道中 “一期一会”这个词语应该最能抒发这份情怀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愿我们能以当年革命者勇往直前的气魄,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文:卢波臣,图:陆晓娇、卢波臣、王佳、张大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