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7.09 – 2001.06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化学学士
2003.09 – 2006.06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工程硕士
2006.07 – 2010.08 悉尼大学 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系 化学工程博士
工作履历
2014.07至今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副教授、博导
2014.01 – 2014.06 帝国理工学院 化学工程系 Research Fellow
2012.11 – 2013.12 利兹大学 过程、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Research Fellow
2011.10 – 2012.10 悉尼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Principle Investigator/Coordinator of Joint Project
2010.10 – 2011.10 悉尼大学 可持续技术实验室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研究领域
(一)基础研究方面,研究方向包括:
固定床气化高温气-固反应体系与多场联控机制;
还原区干湿重整反应与无机元素自催化行为;
热解-气化解耦与气相化学链高选择性产气;
气化合成气高温催化脱硫与硫单质回收;
气化过程卤素和氮素反应转化与过程抑制;
气化过程无机组分炉内成渣行为与炉外材料化利用;
变换合成气高分压CO2吸附与硫/氮/氯耐受机制;
离子液体/低温共熔溶剂辅助合成多孔碳吸附材料;
异相催化CO2环氧加成制备环碳酸酯,等。
(二)装备开发与工程应用方面,研究方向包括:
针对生活垃圾、厌氧沼渣、脱水泥饼、园林废物、大件垃圾破碎物等城镇生活源有机固废,开发中高温固定床固态出渣气化、燃气净化以及末端电-热-氢-化多元利用成套技术装备;
针对高分子工业有机固废、汽车拆解破碎残余物、光风电工业有机边角料与报废组件有机组分、生物制药与工业发酵残渣干化料等工业高热值废料,开发薄料层固定床气化及燃气或蒸汽耦合工业窑炉成套装备;
针对涉重金属有机危废、医疗废物等有机危险废物,开发高温富氧气化熔融一体化技术与装备;
针对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类高固定碳有机固废,开发顺流式自压贫氧热解气-炭联产,及末端“氢-热-电-炭-肥”多元利用成套技术装备,等。
(三)政策研究与标准化工作方面,研究方向包括:
有机固废资源化产品装备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有机固废低碳利用产业研究与技术方案开发;
有机固废利用项目自愿减排核算方法学开发;
无废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与技术装备支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