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华园生机盎然,处处涌动着青春的朝气。8月28日至30日,240余位来自五湖四海的清华大学2025级工程管理硕士(MEM)新生怀揣热忱,有序完成入学报到。从身份核验到校园融入,从专业启蒙到价值引领,清华MEM教育中心以全方位的迎新服务体系,为新生搭建起从“求学者”到“清华人”的平滑过渡之桥,助力他们在金秋清华园正式开启人生新程。
清华MEM新生入学第一站 高效报到
8月28日上午,在舜德楼401,MEM新生陆续进行开学报到。迎新现场,清华MEM教育中心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值守关键岗位,新生们按照指引,有序完成了身份核验,材料提交,学生卡领取等注册环节,正式成为了一名“清华MEM人”。

凝聚思想,点燃逐梦力量 开学典礼与开学第一课
8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举行。全体MEM新生身着统一服装分别在综合体育馆主会场和大礼堂分会场参加。校党委书记邱勇为新生代表送上清华大学徽章,校长李路明发表题为“弘扬自强精神 谱写青春华章”的讲话。李校长的讲话如同一股暖流涌入心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以自强为笔,以梦想为墨,在社会实践中勇于担当,在未来的征途上,既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也担得起时代的重托。

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结束后校长李路明为全体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李校长对全体研究生新生提出了“强化文化认同、践行清华文化,坚持长期主义、脚踏实地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坚定人生方向”的殷殷嘱托。

开学第一课
当校徽佩戴,当校歌奏响,从此大家与学校的联结,便不再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而是融入血脉的“身份印记”与“精神共鸣”。
导引课中期汇报展锋芒:MEM新生初显专业研究潜力
28日下午,《工程管理导引》课程中期汇报及点评进行。18个小组分两批在舜德楼101和201同时汇报,展示课题进程与阶段性成果。评委老师从逻辑、数据、创新点展开问答,肯定亮点并指出“研究范围过宽”等问题,给出“细化切口”“补充案例”等建议,同学们记录要点并交流,学术氛围热烈。


导引课汇报(部分)
30日下午,在清华MEM教育中心主任张伟和副主任蔡临宁老师的主持下,中期汇报点评和总结在舜德楼401教室与第一教学楼101教室同步进行。张老师总结了中期汇报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团队需要整合与协调、问题有些失焦失准、展示汇报效果个别组欠理想、特定技术资源匮乏。

张伟老师点评
蔡老师以中期汇报成果较好的小组情况为例,总结了“想好、做好、讲好”三个重要因素,要求各小组要从项目构思、痛点挖掘,“Just do it”,以及团队协作模式开展上多下功夫。通过点评总结,同学们不仅明确了课题改进的具体步骤,也从其他小组的研究中获得了新启发,更是从实践案例中汲取了新灵感。

蔡临宁老师点评
补足专业与实用知识 专家讲座+入学教育
29日下午,《工程管理导引》课程邀请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开展了《〈中国方案〉换道超越的设计逻辑》讲座,柳老师指出“中国方案”的“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的“新生存方式”,会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导向性的影响。

柳冠中老师授课现场
柳冠中老师的讲座如醍醐灌顶,为同学们开启了“跳出专业看格局”的新视野,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工程管理专业背后的宏大价值内涵,既带来思维观念的深度冲击,也引发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全新思考。

课程合影
讲座过后,全体MEM新生参与了涵盖校纪校规和典型案例解读、保密教育、专业培养方式等的入学教育。这场入学教育,不仅让大家摸清了校园生活与专业学习的“规则”,更让他们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清华人”有了清晰的方向。

新生入学教育
明晰使命,整装待发 入学环节圆满落幕
三天的入学活动很快结束了,但三天的经历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更加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与使命。新生们将以此为起点,在未来的学习中深耕专业、锤炼能力,努力成长为符合国家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
撰稿:杨智豪 原晓斌
图片:范文科 杜意松 王丽萍